曼哈顿华埠罗斯福公园夜间再爆攻击案:男子遭围殴刺伤 治安隐忧再度浮现

曼哈頓華埠

Loading

曼哈顿华埠罗斯福公园夜间再爆攻击案:男子遭围殴刺伤 治安隐忧再度浮现


在秋夜的微凉空气中,华埠罗斯福公园(Sara D. Roosevelt Park,简称SDR公园)再度成为暴力事件的现场。10月6日晚,一名年轻男子在园内遭两名陌生男子拳打脚踢、并被利器刺伤,倒卧血泊。案件不仅震惊华埠居民,也让人再次关注这座被视为“华埠心脏”的公园多年治安恶化的困境。


🕘 夜色之下的袭击

据纽约市警(NYPD)通报,案发当晚约9时20分,23岁的受害男子独自经过罗斯福公园靠近休斯顿街(Houston St.)的一段步道。当时公园内行人稀少,仅有几名无家者与夜跑者。警方初步调查显示,受害人与两名身份不明男子因言语争执而爆发冲突,随后矛盾迅速升级。

两名嫌犯中一人身穿深色连帽衫,另一人戴灰色毛帽、身形较高。监控画面显示,他们先是推搡受害者,继而接连出拳击打其面部与腹部。混乱中,其中一人从口袋掏出疑似折叠刀的利器,朝受害者身体多处猛刺。

“我听到有人喊‘救命’,但等我跑过去时,他们已经逃了,”一名附近的夜跑者向媒体描述,“那孩子躺在地上,衣服上全是血。”

警方表示,嫌犯作案后沿企李士提街(Chrystie St.)向北逃逸,最后身影消失在布鲁克林大桥方向。急救人员抵达时,伤者仍有意识,被立即送往表维医院(NYC Health + Hospitals/Bellevue)救治。院方透露,受害者胸腹部有多处刀伤,所幸未刺中心脏,目前情况稳定。


👀 监控画面与嫌疑人追缉

NYPD五分局在案发后调取了公园周边与地铁入口的监控录像。警方表示,两名嫌疑人疑似在事发前约10分钟进入公园,并曾在附近便利店出现。目前警方已公布嫌疑人清晰影像,呼吁民众提供任何相关线索。

警方强调,任何信息提供者的身份将严格保密,民众可拨打止罪热线 (800)577-TIPS(8477),或通过网站 www.nypdcrimestoppers.com 及手机应用程序 “CS-NYC” 提交线索。

五分局负责人表示:“这起案件发生在居民密集区,性质恶劣。我们已增派巡逻警力至罗斯福公园周边,尤其是在夜间高风险时段。”


🏙️ 华埠居民:恐惧与无奈并存

罗斯福公园南起坚尼路(Canal St.),北至休斯顿街,贯穿华埠与下东区交界地带。过去几年,这里因治安问题屡被诟病——从吸毒、偷窃、流浪者聚集到暴力冲突,几乎成为“麻烦热点”。

住在公园附近的林女士表示:“晚上根本不敢一个人走过公园。以前老人会在那儿跳舞、聊天,现在连孩子都被叮嘱不要靠近。”

另一位经营小吃摊的陈老板也感叹道:“以前我晚上10点还在这边收摊,现在天一黑就赶紧走。警察巡逻不够,灯也太暗。”

不少居民在社交媒体上呼吁市府与警局采取更严厉措施,如增加灯光照明、设立固定岗亭、加强无家者管理与毒品干预。


📊 数据揭示:暴力案件持续攀升

根据警方第三季度(7月1日至9月30日)统计,罗斯福公园范围内共发生 5起抢劫案、4起严重伤害案、3起重大盗窃案。这些数字虽看似有限,但与公园面积与人流量相比,比例极高。

更令人担忧的是,NYPD五分局的辖区数据显示,截至10月26日,辖区内严重伤害案件较去年同期上升 约12%,从25宗增至28宗;盗窃与抢劫案件亦呈上升趋势。警方认为,部分暴力案件与吸毒、非法滞留者及心理疾病患者有关。

纽约大学犯罪研究中心学者分析指出,罗斯福公园的地理位置特殊——位于华埠、苏活区(SoHo)与下东区(Lower East Side)交界,夜间人流混杂、管理权多头交错,导致治安责任模糊。


🧩 社区与政府的困境

尽管纽约市府过去两年多次宣布“复兴罗斯福公园”计划,投入修缮步道、增加照明设施,但治安问题依旧反复。部分社区组织指出,问题根源在于无家者集中与毒品滥用,而非单纯警力不足。

“你今天清理一个角落,明天又有十几个人回来。”一名志愿者无奈表示,“如果没有社会服务与心理辅导支持,仅靠警察抓人解决不了问题。”

与此同时,市议员陈倩雯(Margaret Chin,前任代表)曾多次呼吁市府设立跨部门合作机制,将社会福利、警务、医疗与社区资源结合起来。


🔦 结语:公园何时能再安全?

这起暴力攻击事件,让罗斯福公园再度被推上风口浪尖。它不仅是一宗刑事案件,更是城市公共安全与社会结构的警讯。

一位年长居民在接受采访时轻声说:

“罗斯福公园曾经是我们华埠的后花园,现在却变成了大家口中的‘危险区’。希望有一天,我们还能放心地在那儿坐坐,看看孩子们玩耍。”

目前,警方的追缉行动仍在进行中,若罪犯落网,或许能带给居民短暂的安慰——但要真正恢复安全与信任,纽约华埠的“心脏地带”恐怕还有很长的路要走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