亚裔谷歌员工没钱付房租 被迫住车上三个月:科技梦背后的残酷现实
![]()
亚裔谷歌员工没钱付房租 被迫住车上三个月:科技梦背后的残酷现实
很多人心中的“理想人生”,是能进入像谷歌(Google)这样享誉全球的高科技公司工作——免费餐点、优渥待遇、创新文化、无数人向往。然而,对一位年轻的亚裔工程师森田健人(Kento Morita,音译)来说,刚入职谷歌的头几个月却是一段艰辛、寒冷、甚至有些孤独的经历。他的故事揭示了硅谷光鲜外表下的另一面:在全球最昂贵的城市之一,即便拿着体面的薪水,也可能无家可归。
🌆 梦想启程,却陷入现实困境
森田来自加州南部的圣塔芭芭拉(Santa Barbara),那是一座阳光与海风并存的大学城。他在那儿完成学业,主修人工智能与计算机科学。毕业后,他的目标十分明确——进入谷歌,从事AI算法相关的开发工作。经过数月努力,他终于拿到面试机会。
为了让自己看起来更符合谷歌的理想人选,他在面试中谎称自己在山景城(Mountain View)有亲戚居住,好像随时都能开始工作。结果,他如愿以偿,成功被录取。然而现实却立刻给他泼了冷水——圣塔芭芭拉的租约无法立即解约,新的职位要求他尽快搬到旧金山湾区。而当地租金之高,几乎让人窒息。
据当时数据,2019年旧金山一室公寓月租中位数高达3600美元,而森田的年薪虽不算低,却根本不足以同时支付两份房租。他试图寻找合租房,但在求职潮的谷歌总部附近,几乎每间房都被抢订,甚至有人出价高出市价一倍。
“我当时真的以为自己能挤进某个合租公寓,但现实是——连一个车库改装间都要上千美元。”森田在后来受访时说。
🚗 以车为家:从梦想到冷夜
绝望中,他灵机一动。谷歌园区提供免费三餐、洗衣房、健身房、24小时淋浴设备——理论上,只要能有个能睡觉的地方,他根本不需要付房租。于是,他卖掉自己的摩托车,用积蓄买了一辆二手Volvo,并亲手把它改造成一辆简易“房车”。
他在后座铺上厚睡垫,贴上保温布与纸板以遮光,防止被保安发现。夜晚,他把笔记本电脑放在仪表盘上,看着YouTube视频入睡。第一晚,他在车内冻得瑟瑟发抖,早晨五点被冷气惊醒,只能带着毛巾跑进公司健身房洗热水澡。
起初,他把车停在谷歌总部的地下停车场。白天工作、晚上睡车的日子持续了两个多星期。上司注意到他每天最早到、最晚走,还夸他“极度敬业”。没人想到,这位“模范员工”其实连一张床都没有。
🚓 被发现后的流浪生活
某天凌晨,保安巡逻时发现车窗内的睡袋与被褥,要求他不得再在公司停车场过夜。被迫离开后,森田将车停到园区外的街道,与几辆露营车比邻。他才慢慢发现,这些看似普通的车辆里,竟也住着谷歌或其他科技公司的工程师。
他们白天穿着整洁、背着笔电上班;夜晚,却蜷缩在车里或面包车中,靠移动电源与公共Wi-Fi度日。有人甚至用车顶太阳能板供电,或在车尾加装小冰箱。
“那种感觉很奇妙,”森田说,“我们白天写着改变世界的代码,晚上却在想哪里可以充电、哪里可以洗澡。”
🪑 “车居员工聚会”:谷歌梦的另一群人
几个月后,当他准备离开加州、调往谷歌纽约分部时,才把秘密告诉身边的同事。没想到,对方笑着回答:“我也住车里啊,我那辆露营车就在你车旁边。”
原来,这种“隐形同事”比他想象的多得多。那天晚上,他被邀请参加“车居员工聚会”——十多名谷歌员工围在临时架起的灯下,分享如何遮光、哪个健身房水压最好、哪家咖啡馆营业最晚以便充电。他这才发现,在高薪与高房价并存的硅谷,许多年轻工程师都被迫过着流浪式的生活。
🏙️ 重新出发与反思
三个月后,森田终于等到圣塔芭芭拉的租约期满,顺利调往纽约办公室。他卖掉那辆陪伴他度过无数寒夜的Volvo,在曼哈顿租下一间狭小的公寓。虽然生活依旧拮据,但终于能在真正的床上睡觉。
回首那段经历,他感慨地说:“我在世界上最有钱的公司之一工作,却连租金都负担不起。这说明问题不是出在个人努力,而是整个系统出了错。”
森田指出,湾区的生活成本早已脱离现实,房价暴涨、公共交通匮乏,让年轻科技人陷入“高薪贫困”的怪圈。“我们写的是未来的算法,却活在今日的绝境。”
💬 “没有人该为工作,被迫睡在车里”
如今,他仍保持简朴生活,并在社交媒体上分享“科技界的无家者”故事,呼吁社会关注硅谷的住房危机。
“没有人该为了一份工作,被迫住在车里。”森田说,“科技让世界进步,但如果连让人有个住所都做不到,那我们的成功,究竟算什么?”