曼达尼:胜利属于那些被政治遗忘的人——纽约市迎来“希望新纪元”

纽约市长曼达尼

纽约市普选日(11月4日)正式揭幕,全市气氛如临大选节日。作为焦点中的焦点,市长选举吸引了无数媒体与民众的关注。民调领先的民主党候选人佐兰·曼达尼(Zohran Mamdani)当晚在布碌崙的派拉蒙剧院(Brooklyn Paramount)举行盛大的开票派对,全场气氛高涨,观众从剧院内一路排到街角,场面可谓空前。

曼达尼此次对战的,是曾任纽约州州长、政坛老将安德鲁·葛谟(Andrew Cuomo)。这场新世代与旧权威的对决,被形容为“改变纽约政治走向的世纪之战”。从市政厅到街头咖啡馆,从地铁站口到工人社区,几乎所有人都在讨论这场选举的意义——不仅仅是谁赢,而是纽约未来的方向。


媒体盛况与选情胶着

当晚7时,剧院开放媒体入场前,门口已聚集上百家新闻单位,摄影机与采访灯光闪烁不止,显然所有人都意识到这将是一个被载入史册的夜晚。到了9时许,媒体数量暴增至近三百家,从主流电视台到独立自媒体,无一不希望捕捉到这座城市“权力交替”的那一刻。

9时半之后,现场支持者人潮涌入,气氛几乎沸腾。观众中有穿着工装的外卖骑手、怀抱孩子的年轻母亲、戴着头巾的穆斯林家庭,也有年迈的移民长者,他们挥舞着手中的蓝白旗帜,高喊“Zohran!Zohran!”。

随着大屏幕实时更新票数,每一次数据跳动都伴随着人群的尖叫与拥抱。到9时40分,约八成选票开出,曼达尼以91万票(50.5%)领先葛谟的74万票(41.4%),优势接近10个百分点。剧院内灯光闪烁,观众高举手机直播那激动人心的瞬间。


胜负揭晓 与旧时代的告别

晚间10时50分,最终结果揭晓——曼达尼以102万张选票、50.3%的得票率击败葛谟的84万票,正式当选纽约市长。消息一出,全场欢呼震耳欲聋,气球与彩带从天而降,许多支持者热泪盈眶。

当屏幕上出现葛谟的画面时,部分民众发出嘘声与抗议动作,但更多人选择以掌声结束这场漫长的政治较量。葛谟随后也发表声明,祝贺曼达尼胜选,表示“希望纽约能继续成为包容与多元的象征”。

在现场支持者中,现任市主计长布莱德·兰德(Brad Lander)与皇后区州参议员刘醇逸(John Liu)也现身助阵。两人与曼达尼热情拥抱,合影留念。刘醇逸在受访时表示:“这是一个历史性的夜晚,纽约终于再次证明,人民的力量能够超越体制的壁垒。”


曼达尼演说:献给被忽略的人民

晚间11时整,曼达尼在雷动的掌声中登上舞台。他穿着一身深蓝色西装,神情沉稳但眼中闪烁着光芒。伴随着现场观众高喊“Mr. Mayor!”的呼声,他以一句“今晚属于每一个被忽略的纽约人”开场,全场爆发出持续数分钟的掌声。

他在长达20分钟的演讲中,回顾了从基层竞选到胜选的心路历程,也描绘了未来的施政蓝图。他说:“纽约的劳动者——那些清晨五点出门、深夜仍在打拼的人——他们曾被告知权力不属于他们,但今晚,我们证明了他们才是这座城市的心脏。”

他提到了竞选途中遇见的普通人:来自叶门的杂货店老板、在布朗士工地挥汗的墨西哥工人、夜以继日的塞内加尔出租车司机、来自乌兹别克的年轻清洁员、千里达出身的厨师,以及在皇后区经营洗衣店的衣索比亚阿姨。“这场胜利属于他们,”曼达尼高声说道,“这座城市属于他们,民主也属于他们!”


希望与责任并行的“新纽约”

曼达尼强调,这场选举不仅是权力的更替,更是信念的复苏。他说:“我们选择希望而不是恐惧,选择团结而不是分裂。纽约证明了——人民依然相信未来可以被重建。”

他承诺未来的市府将专注于解决租金危机、推动免费托育、扩充公立学校师资、简化政府程序,并设立“社区安全署”,确保治安与社会正义能够并行不悖。

他还誓言对抗金权政治与贪腐结构,批评富豪阶层长期逃避税负、操纵政策,点名前总统川普的“分裂言论必须终结”。“纽约将永远是一座移民之城,由移民建造,也将由移民引领。”他说。


“我年轻、我穆斯林、我不道歉”

演讲的高潮出现在他自我声明的片段:“我年轻,我是穆斯林,我是一名民主社会主义者——而我不为此道歉!”这句话引起现场观众长达数分钟的欢呼与掌声。

他强调,新一代的纽约不再受旧势力与传统规则所束缚,“今晚我们证明,惯例不再决定未来。”

在演说尾声,他语气温和却坚定地说:“我希望明天当你们翻开报纸时,看到的是希望的头条,而不是失败的故事。让我们一起努力,让公车更快,让教育更公平,让每个孩子都有被梦想托起的权利。”

曼达尼举起拳头,高呼:“我们共同编织的梦想,将成为我们共同实现的蓝图!”
全场再次爆发掌声与欢呼,人群高唱“纽约!纽约!”这座城市在那个夜晚,仿佛重新找回了自己最初的信念与灵魂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