美国平均每8人就有1人靠粮食券过活——4200万人的生存底线正在拉响警报
美国平均每8人就有1人靠粮食券过活——4200万人的生存底线正在拉响警报
在富庶与贫困并存的美国,隐藏着一个令人震惊的现实:每八名美国人中,就有一人仰赖粮食券(SNAP,营养补充援助计划)维持日常温饱。根据《华盛顿邮报》31日引述农业部2023年数据,全国约有4,200万人领取这项补助。这不仅是数字,更是一幅复杂的社会画像,折射出现代美国财富鸿沟的真实深度。
这些领粮食券的人群并非如刻板印象中那样“游手好闲”或“不愿工作”,相反,绝大多数人其实正默默在艰苦生活的边缘挣扎。农业部数据显示,超过三分之二的受益者是儿童、老人或身心障碍者,他们要么年幼无依,要么行动不便,要么长期疾病缠身。另有数百万名“工作穷人”(working poor),即便每天辛勤劳动,也依旧无法挣得足够收入维持生计。
以2025年的标准计算,三口之家若月收入低于2,900美元,就符合领取粮食券的条件——这相当于每小时工作约16美元、每周全勤依然“入不敷出”。来自自由派智库“预算与政策优先项目研究中心”(CBPP)的资深政策分析师凯蒂·柏格(Katie Bergh)指出,一旦粮食券停发,低收入家庭将被迫做出痛苦的选择:“他们必须在缴电费与吃饭之间二选一,在买药与养孩子之间取舍。”
美国人口普查局的数据进一步揭示出贫困的族裔维度:非洲裔与西语裔家庭依赖粮食券的比例最高。平均每50户非洲裔家庭中,就有12户依靠粮食券过活;美洲原住民约为11户;西语裔为9户;亚裔为5户;非西语裔白人则为4户。专家指出,这一分布与历史上的系统性贫困、教育落差及就业歧视息息相关。
农业部的研究也揭示了粮食券在家庭预算中扮演的关键角色。对于一般低收入家庭来说,粮食券补助占他们日常食物支出的约63%;而对极端贫困家庭(收入低于贫困线50%)而言,这一比例高达80%。换言之,没有粮食券,他们几乎无法买到下一顿饭。
更令人意外的是,领取粮食券的群体并非只存在于贫困州或乡村地区。事实上,从纽约曼哈顿上东城的高楼公寓,到加州硅谷的科技核心区,再到弗吉尼亚州北部的联邦承包商社区——几乎每一个国会选区都有居民领取粮食券。即便在富人云集的地区,也有成千上万名清洁工、护士助理、外卖司机、单亲母亲在默默依靠这项补助过日子。
以州为单位来看,新墨西哥州是全美领取粮食券比例最高的州,约有22%的居民靠此维生;密西西比州、路易斯安那州及西弗吉尼亚州也紧随其后。专家指出,这些州普遍面临长期失业、高通胀与医疗资源匮乏等问题,形成“贫困循环”。
乔治城大学经济学家戴安·薛安森巴克(Diane Whitmore Schanzenbach)形容:“在美国对抗饥饿的社会安全网中,粮食券是绝对的骨干(backbone)。它是让数千万家庭不至于陷入饥饿的最后一道防线。”她警告说,如果这样规模的补助中断,将造成“史无前例的社会震荡”,不仅影响民众饮食,更可能引发健康、治安与教育系统的连锁危机。
如今,随着政治角力与预算僵局愈演愈烈,这道“骨干”正面临断裂的风险。超市的货架上依旧整齐陈列着食品,但对那4200万人而言,真正的危机并非饥饿的到来,而是未来某一天——刷卡结账时,那张“电子粮食券卡”忽然失效的瞬间。那将不仅是一顿饭的终结,而是一整个社会安全网崩塌的开端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