园区大佬陈志是如何被美国盯上的?

陈志,福建连江晓澳镇人,出生于1987年12月16日.早期从事网管职业,期间学习到服务器搭建技术,并通过传奇私服获利颇丰.2009年,中国政府出台了一系列针对网络游戏虚拟货币交易的新规,文化部和商务部联合下发了《关于网络游戏虚拟货币交易管理工作的通知》。随后陈志转战柬埔寨继续通过开设游戏私服服务器获利.

微信图片_20251017150244

Loading


2025年10月14日:陈志加密帝国崩塌

柬埔寨太子集团创始人陈志的手机突显冷钱包余额警报,原本显示的“127,271 BTC”骤然清零。与此同时,美国司法部宣布完成史上最大规模的加密货币没收行动——12.7万枚比特币(约150亿美元)被转入政府托管钱包。

纽约东区联邦法院起诉书显示,陈志被指控是“亚洲最大跨国犯罪网络之一”的首脑。他及多名关联人(包括三名新加坡籍人士)被控利用加密货币为电诈与投资骗局洗钱。

陈志,福建连江人,1987年生,曾是网管。早年靠“传奇私服”牟利,2009年中国加强虚拟货币监管后转往柬埔寨,通过游戏服务器继续获利。凭借政商关系,他建立了太子集团,并曾任柬埔寨前首相洪森顾问,拥有英柬双重国籍。


一、诈骗与洗钱帝国的形成

陈志在柬埔寨经营至少十个“诈骗园区”,以高薪招聘为名诱骗外劳,强迫从事“杀猪盘”骗局。2020年后,他利用比特币的匿名性,将诈骗收益转为数字资产,形成“手机农场诱骗—假投资平台吸金—链上洗钱”的流水线。

每个园区每天产出数千万美元的非法资金,绝大部分沉淀为比特币。美国调查发现,部分资金与2020年被盗的LuBian矿企比特币重叠,成为关键追踪线索。


二、人性漏洞与“钓鱼式”执法

陈志将冷钱包助记词三分保存:

  • 纸质藏于金边豪宅
  • 硬件钱包由二太太“金姐”携带
  • 解锁密码仅自己记忆

FBI通过国际刑警潜入其社交圈,发现“金姐”是突破口。执法人员以心理攻势和“证人保护”承诺策反她,获得冷钱包的存储与解锁信息。

随后,美方通过“远程钓鱼+国际司法协作”方式取得钱包控制权,并在香港与柬埔寨同步查封相关资产。


三、法律闭环:技术夺取与合法没收

为确保资产转移合法,美国采取“三步策略”:

  1. 民事没收:根据《美国法典》第981条,仅需证明资产“与犯罪相关”,即可查封。
  2. 国际制裁:财政部将陈志及146个关联实体列入制裁名单;英国同步冻结其在伦敦的房产;太子集团支付系统被切断美元结算。
  3. 链上确权:司法部在区块链交易中标注法院命令编号与执法员ID,留下公开可验证的“司法痕迹”。

10月14日,美国司法部公布了交易哈希值,12.7万枚比特币正式归入政府托管钱包。


四、案件影响与启示

1. 人性弱点是最大破口。
陈志的钱包安全系统无懈可击,却败于对亲信的信任。美国特工称:“我们没破解算法,只攻破了人心。”

2. 区块链的透明性反成“照妖镜”。
分散转账与混币操作反而留下可识别的链上轨迹,成为Chainalysis等机构锁定犯罪网络的证据。

3. 美国加密货币执法体系已成熟。
此次行动展示了美国结合技术、法律与国际合作的“全链路”能力。至2025年,美国通过执法共没收逾32万枚比特币。


结语

陈志案象征着“人性弱点”与“制度力量”的对抗。美国以社会工程、司法协作与链上技术完成了对一个跨国电诈帝国的终结。

这场价值150亿美元的行动表明:

区块链不是犯罪避风港。真正的安全,不在技术,而在规则。

当12.7万枚比特币转入司法部钱包时,区块链上留下的不仅是交易记录,更是一场时代性的警示——
数字金融的未来,属于透明与合规,而非逃避与幻象。